0
0
0
0
博客/.../

宜昌市中心医院:EMR 重构、数据库“踩坑”与历史数据一致性问题

 TiDB官方  发表于  2025-11-21
原创医疗

编者按:

2023 年,宜昌市多家医院战略整合,催生了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这个拥有 5400 张床位、年门诊量超 300 万人次、业务系统多达 120 余个的医疗机构。IT系统的融合是摆在信息科主任桑野面前最棘手的难题。

在近期 TiDB 社区活动武汉站的分享中,桑野坦率地复盘了团队如何从零开始自研核心系统、如何在数据库选型中“踩旧坑”,以及在解决了问题后,又如何直面“历史数据一致性”这一全行业的新挑战。

“我们必须自研”:应对 80 套系统和医生的“解剖记忆”

医疗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。桑野提到,一个 5000 人规模的医院,IT应用系统至少有80套起步。放射科、康复科、检验科……几乎每个专科的行为都有自己独立的系统。而所有系统的核心,是医生发起医疗的起点——电子病历(EMR)系统。

在两院合并的背景下,统一 EMR 是绕不过去的坎。但桑野面临着一个棘手的“用户问题”。

“医生这个看上去职业特别高端,但平时工作真的跟牛马一样。”桑野在分享中直言,“一个医生一个上午可能要接诊50个病人,他们对系统的操作完全形成了‘肌肉记忆’。”

这种“肌肉记忆”导致医生对系统变更极度敏感。桑野甚至开玩笑说:“医院里什么时候系统满意度最高?就是这个系统马上要被换掉的时候。”

这种“众口难调”的管理,如果依赖外部厂商进行系统改造,流程缓慢而又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。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做出了一个在业内相对少见的决定:“自研”核心的 EMR 系统。

为此,医院信息科组建了一支 30 人(20 人自研+ 10 人外包)的敏捷开发团队。采用云引入、容器和微服务架构,决心从头构建一套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新系统。

“缝合怪”:一次坦率的数据库“踩坑”选型

自研微服务架构,就必须选择匹配的数据库。加上国产化的要求,选型范围进一步明确。

桑野团队的选型过程堪称曲折。他们测试了当时的主流国产数据库,包括平凯数据库(TiDB 企业版)等多个产品。

测试中,一些数据库厂商的问题暴露无遗:

“我们看他就是一个‘缝合怪’,”桑野回忆道,“就是把一个开源组件完全,什么 ES、MySQL、开源监控工具拼成在一起,作为一个商业产品去卖。”

更糟糕的是,这个“缝合怪”产品的实测性能“还不如一个单库的 MySQL 高” 。当团队提出疑问时,对方厂商的回复是:“你们医院的数据模型设计不好,……我们建议你们一个表最好不要超过十列。”

桑野对此哭笑不得:“这在医院里很难,医疗上报、财务的宽表,可能一张表有100 多列。”

相比之下,平凯数据库(TiDB 企业版)经受住了考验。实测性能“完全不输 Oracle” ,其重构架构与自研的云原生技术栈过去完美匹配。更重要的是成本优势:彻底告别了昂贵的小型机、成本呈现“指数增长性”的“堆小机”模式,转向了可通过普通 x86 服务器即可线性扩展的架构。

“数据孤岛”的融合:用三层中台“拉平”两院十余年旧数据

基于平凯数据库,新的自研 EMR 系统解决了“新业务”的运行问题。但桑野团队过去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“账”——首先解决医院在旧十几年独立发展中,积累了完全不同、标准不一的海量历史数据。

“同样医院信息化建设路径不同,导致历史数据存储分散且标准不一”。桑野在演讲中提到,比如药品、耗材、诊断编码,同一项目在这医院的编码体系都不同,这些“主数据差异”是信息化融合的仓储技术难题。

如果无法有效继承和清理这些数据,医生在新系统上就查不到患者的既往病史,EMR 系统就失去了意义。

为此,团队在 EMR 系统上线之前,就已先行建设了“数据中台”,其核心使命就是“拉平”这些历史数据孤岛。桑野分享了他们的数据中台三层架构:

  1. ODS 层(操作数据存储): 通过 CDC 工具,将类似于老医院的几十套顶层系统(面向 Oracle、SQL Server、MySQL 等)的生产数据,“原封不动”地实时同步过来。在这一层,数据仍然是存在的,比如会同时两组来自不同医院的、结构不同的“老挂号表”。
  2. DW 层(数据仓库/数据合并层): 这是解决“不同”的关键。团队重新定义了一套统一标准的数据模型。然后使用 Flink 流计算,将 ODS 层那四个不同的“老挂号表”数据,经过清理和转换后,统一存入 DW 层这套“标准挂号表”中。
  3. ADS层(应用数据服务): 同样基于Flink,将DW层合并后的标准数据,进一步聚合成面向应用的最终模型,例如“患者 360 视图”或 BI 报表。

这个架构的成功解决了多院区历史数据融合的问题,但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。桑野提到,由于中台(目前使用 Doris)承载了大量的数据清洗、转换和查询任务,在白天生产业务集中时,团队都不敢运行大批量的大查询,因为担心会影响到生产系统的查询效率。

从解决旧问题到直面新前沿

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实践,是一个极具价值的“技术演进”样本。他们通过“自研业务系统+平凯数据库”,成功解决了医院合并、系统高效、性能扩展和“堆小机成本”大幅提升的“旧问题”。

他们也因此走上了技术的前沿,开始直面“历史数据一致性”和“真假 HTAP”的“新问题” 。桑野分享的最后一个思考是,未来是否能用平凯数据库来解决这个一致性问题,甚至替换现有的 Doris 方案,以实现一个真正能兼顾分析与交易(AP 与 TP)的 HTAP 场景。

0
0
0
0

版权声明:本文为 TiDB 社区用户原创文章,遵循 CC BY-NC-SA 4.0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
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