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言 1. 企业&行业&业务介绍 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中型规模的离散制造企业,主营业务是精密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。我负责的核心系统是公司的ERP(企业资源计划)系统,该系统基于经典的MySQL构建,承载着从订单管理、生产计划、库存控制到财务核算的全部业务流程。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快速增长,这套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 2. 目前遇到的数据库挑战 我们的挑战非常典型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: * 性能瓶颈,特别是复杂查询: 月度/年度汇总报表、多条件联合查询等操作变得极其缓慢,有时甚至需要几分钟才能返回结果,严重影响管理层决策效率。 * 存储成本与性能的权衡: 历史订单、生产日志等数据量巨大。为了维持性能,我们不得不定期进行历史数据归档和清理,但这又导致了历史数据查询困难,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。 * 高可用性不足: 我们采用MySQL主从复制,但在主实例发生故障时,手动切换存在数分钟的服务中断和数据丢失风险,这对于7x24小时运行的产线管理系统是不可接受的。 * 在线DDL的噩梦: 业务需求变化快,表结构需要经常调整。在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表上执行`ALTER TABLE`添加索引或字段,不仅耗时极长,还会导致表锁,期间相关业务功能基本不可用,我们只能在深夜低峰期胆战心惊地操作。 3. 参加活动的原因 正是被上述问题长期困扰,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同时解决水平扩展、高可用性和实时分析的数据库解决方案。TiDB的HTAP架构名声在外,但其传统的部署和运维对我们来说可能过于复杂。直到看到“敏捷模式”,它宣称的一键部署、开箱即用、内置高可用的特性,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试用门槛,让我们有机会以最小的成本验证它是否能为我们的ERP系统“减负”。 4. 敏捷模式的体验总结 & 5. 敏捷模式是否能应对该挑战 总的来说,体验远超预期。 敏捷模式几乎精准地击中了我们所有的痛点。它不仅完美兼容了我们的现有应用,更重要的是,其强大的扩展能力、近乎无缝的在线操作能力以及卓越的高可用性,让我们看到了彻底告别“分库分表”和“停机维护”的希望。下面我将详细分享在各个功能点的体验。 --- 二、平凯数据库敏捷模式功能体验 1. 数据迁移体验,是否平滑 我们按照文档推荐,使用了DM (Data Migration) 工具进行从MySQL到TiDB敏捷模式的数据迁移。整个过程非常平滑,可以理解为配置一个主从复制。DM工具能够持续同步增量数据,我们在一个业务低峰期进行了最终的数据切换,停机时间仅需几分钟(用于确认增量数据完全同步),这对业务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从Oracle迁移的TMS工具我们没有试用,但DM给我们的印象极好。 2. MySQL兼容性 兼容性极佳。 我们的ERP系统是基于Java和PHP的,使用标准的MySQL JDBC驱动和PHP PDO接口。在迁移完成后,我们仅修改了应用程序的数据库连接字符串,未对任何SQL代码进行修改,应用就直接成功连接并正常运行了。常见的SQL语法、事务、隔离级别等都表现正常,这一点是让我们能顺利试用的基石。 3. 压缩比: 降本增效显著 这是我们收获的第一个惊喜。在完成数据迁移并运行一段时间(触发自动compact)后,我们对比了数据磁盘空间占用。 * 原MySQL数据库数据目录大小: ~ 450 GB * TiDB敏捷模式数据目录总大小: ~ 280 GB 压缩比达到了惊人的 1.6:1!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全面迁移,可以直接节省超过三分之一的存储成本。对于像我们这样数据量持续增长的企业来说,长期的降本效益非常可观。 4. 在线DDL操作易用性 彻底解放了运维压力。 我们特意在业务高峰期模拟了多次DDL操作: * 为一张超过千万行的核心订单表添加索引。 * 为一张大表添加一个新的`VARCHAR`字段。 这些操作在TiDB中都是在线、异步完成的,整个过程耗时虽然不短,但完全不会锁表,应用程序的读写操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。这彻底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“白天不敢动库,半夜起来干活”的窘境。 5. 高可用/容灾(敏捷模式三节点) 我们模拟了一个TiKV节点故障(直接通过TEM后台关闭节点服务)。监控系统几乎在瞬间就发出了告警,但业务应用没有收到任何错误影响,读写操作依然正常。敏捷模式自动将故障节点上的Leader副本切换到了其他健康的节点上。随后我们重启了故障节点,它自动重新加入集群并同步数据,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。RPO(恢复点目标)为0,RTO(恢复时间目标)极短,这为我们未来实现真正的金融级高可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 6. 可扩展性 由于试用时间所限,我们未能进行节点扩缩容测试。但我们重点体验了功能扩展:通过TEM界面,我们一键部署了TiCDC组件。配置完成后,我们轻松地将数据库的增量变更数据同步到了Kafka,为后续构建实时数仓、ES数据同步等场景做好了准备。这种“按需订阅”功能的能力,让数据库真正成为了一个可随业务成长的数据平台。 7. 敏捷模式性能表现 性能提升是最直观的感受。迁移后,之前那些令人头疼的复杂报表查询,响应时间从分钟级下降到了秒级。TP类的订单插入、更新操作响应也更加稳定。附上一张对比截图(示意):此处可插入TEM或Grafana监控截图,显示迁移前后关键SQL的延迟对比。 8. TEM易用性 TEM是敏捷模式的“大脑”,体验非常友好。 * 部署: 通过界面化引导,填写IP、端口等信息,半小时内就完成了三节点集群的部署,远超传统数据库搭建的效率。 * 管控: 集群的健康状态、性能指标、节点拓扑等信息在TEM界面上一目了然。集成的监控告警功能让我们不再需要自行搭建Zabbix或Prometheus,开箱即用。 * 高可用: TEM本身的三节点部署也保证了管理平台的高可用,避免了“管理单点”的风险。 --- 三、平凯数据库敏捷模式优势&体验总结 1. 所在行业哪些场景会建议用敏捷模式 对于制造业、零售业、互联网等拥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(如MySQL/Oracle)且正面临扩展性和性能瓶颈的企业,TiDB敏捷模式是一个完美的升级替代方案。特别适用于: * 核心业务系统(如ERP、MES、CRM): 需要高可用、强一致性和复杂查询能力。 * 数据中台底座: 需要同时处理TP和AP负载,避免复杂的ETL过程。 * 需要实时数据服务的场景: 通过TiCDC可以轻松实现数据流向大数据平台、搜索引擎等。 2. 敏捷模式整体体验总结 这次试用彻底改变了我对分布式数据库“复杂、沉重”的刻板印象。平凯数据库敏捷模式通过极简的部署运维(TEM)、卓越的MySQL兼容性、强大的在线扩展与操作能力、以及内置的企业级高可用,为我们提供了一套“鱼与熊掌兼得”的解决方案。 它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,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平台基石。它帮助我们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性能、成本和运维难题,让我们的技术团队能够更专注于业务创新,而非底层数据库的“救火”维护。我们已经开始规划将测试环境正式升级为生产环境,并强烈推荐给有类似困境的同行业伙伴。
告别分库分表与停机维护:平凯数据库敏捷模式为制造业ERP注入新活力

原创TEM 试用
0
0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