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tle: 我和 TiDB 的故事
date: 2025-09-10
一、初识 TiDB
我和 TiDB 的结识来自 modb 社区的小编的邀约,给我发了一篇 TiDB 的第四届征文的活动,于是我开始了解 TiDB。我在 modb 社区发布了 88 篇原创文章,所以小编也是鼓励我参加 TiDB 的活动。
在 TiDB 上注册了一个账号,当时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好,毕竟对 TiDB 了解的不多,后来在论坛上偶然间看到了一个 关于 TiDB 的 Tem On 腾讯云试用活动的征文,加入了 TiDB 的试用群,氛围很好。接着参照 TiDB 官方写的教程自己开始搭建 Tem 环境,中间遇到了一些坑,但是都解决了。
我的第一篇文章
这是我写的 TiDB 的第一篇:《超强的运维管理平台,TEM on 腾讯云安装 + TiDB 集群实践》。下图是当时安装完成的记录。
在试用期间,有件事我记忆深刻,充了几块钱就把云环境搭建起来了,但是有些服务没有及时停服和删除,被扣了几块钱,难过。下图就是腾讯云的扣费通知。
我的第二篇文章
因为我本地没有 TiDB 的环境,于是就摸索着在本地搭建一个 TiDB 的数据库,于是就有了第二篇:《Mac M1 部署 TiDB》。当时搭建完成后还是挺开心的,终于可以自己本地玩转 TiDB 数据库了。下图是当时的安装记录。
我的第三篇文章
隔了一段时间后,我还是想把第四届征文比赛的文章给补上,当时比较感兴趣的 TiDB MCP Server,于是就开始写这篇,但是在使用 TiDB MCP Server 的时候,是需要一个 TiDB 数据库用作测试的,所以我就想看看 TiDB 有没有提供在线的数据库来测试,于是就搜到了 TiDB Cloud,然后我在上面注册了一个账号,开始创建在线的 TiDB 数据库。将这些记录下来,形成了一篇实践的文章:《TiDB Cloud,强大的云数据库服务,还支持 AI》。下图是当时的操作记录。
我的第四篇文章
接着为了完成 TiDB MCP Server 的实践,我写完了这篇,TiDB 的发展真的很快。
《TiDB MCP Server 实践和思考》(https://tidb.net/blog/66882a96)
下图是当时的实践记录:
二、TiDB/TiDB 社区给你带来的体验
TiDB 社区给我的体验整体还不错,体现在以下方面:
- 社区氛围很浓。每篇帖子下面都会有很多留言,说明社区还是挺活跃的。
- 征文活动时间充足,奖品丰富。
- 积分商城的奖品也很丰富,积分获取方式也比较合理。
- 帖子的问答互动很频繁。
- 参加征文活动送考试券,而且有时效性,催着大家学习,哈哈~
三、 TiDB 的学习开发经验
我学习了部分 TiDB 的课程,可以说是一流的课程,从架构原理讲起,深入浅出。非常好的课程,推荐大家学习一波。
即使之前没用过 TiDB,从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数据库设计思路、分布式的架构原理、分布式 Raft 协议,这些其实是最宝贵的。
多参加征文活动,获得考试券,然后去考试获取证书,加油呀!
四、思考与展望
与 TiDB 的结识,最初是一次偶然。偶然间通过其他平台认识了 TiDB,但是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,我原本的工作重心更多集中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与系统架构的优化上,数据库对我而言,更多是作为支撑系统稳定运行的“幕后英雄”。然而,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和数据量的激增,传统单机数据库在面对高并发、海量数据存储与实时分析等需求时,逐渐暴露出性能瓶颈和扩展性不足的问题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开始主动寻找更具扩展性和分布式能力的数据库解决方案,正好 TiDB 出现了,我发现它比 MySQL 强大太多了,特别是监控完善和分布式的架构,这真的是非常大的亮点,我太喜欢了。
另外TiDB 的出现,恰好回应了我在技术选型上的这些困惑。它兼容 MySQL 协议,具备分布式事务能力,支持在线水平扩展,还能实现 HTAP(混合事务与分析处理)一体化架构,这些特性让我眼前一亮。
通过在社区里面的探索,我发现TiDB 背后有一个活跃的开源社区和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,然后我又不断地学习 TiDB 提供的教学视频,能看懂其设计思想与实现原理,感觉成长了很多。
回头来看,这次“偶然”的结识,其实也是一种必然。作为一名技术人员,持续拓宽技术视野、深入理解不同数据库的底层逻辑与应用场景,是职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TiDB 不仅让我对分布式数据库有了更系统的认知,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数据在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地位。它不再只是一个存储工具,而是整个系统可扩展性、稳定性与性能优化的关键支点。
未来,无论是继续深耕于现有技术栈,还是探索更具挑战性的架构方案,TiDB 带给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启发,更是一种面向大规模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。这种横向的技术积累,终将成为我在数据库技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重要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