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0
0
0
专栏/.../

从 MySQL 到 TiDB:成本详解

 TiDB官方  发表于  2025-09-10

在 TiDB vs MySQL Meetup 活动中,TiDB 解决方案架构师深度解读了 TiDB 替换 MySQL 从调研测试到迁移上线全流程的实操方案、技术优势、成本效益以及分享了具体的降本增效实践案例,为企业数据库替换迁移及架构优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引。从 MySQL 到 TiDB:调研、测试、迁移、上线全流程实施方案

本期将从成本角度进行详解。

相比于 MySQL,TiDB 的分布式架构支持多种使用方式,满足不同业务需求。原生多活架构下,所有节点可读可写,适用于高并发联机事务处理场景,提供高可用性和性能保障;混合负载读写分离架构则将联机读写和报表查询等不同负载分离,优化资源利用,适用于高并发联机事务处理与业务报表、批处理混合场景。

在实际应用中,企业应根据业务等级合理选择 TiDB 集群架构。大型业务系统数据量大、并发高,每个核心业务宜使用独立 TiDB 集群,确保性能与稳定性。从一位 TiDB 社区活跃用户的案例来看,

  • 迁移前,MySQL 架构存在数据冗余度高、负载不均衡、查询效率低等问题,数据冗余最高达 14 份,部分分片负载过高,无法命中分片键时查询效率极差,需借助 ES 加工大宽表满足查询需求。
  • 迁移到 TiDB 后,数据冗余大幅降低至 3 份,且实现更好的压缩效果;技术栈简化,ES 专注搜索场景,复杂查询由 TiDB 自身能力完成,避免数据同步问题;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,各节点负载均衡,业务表现更稳定。

一般业务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并发相对较低、数据量较小,可混合使用 TiDB 集群,通过 Resource Control 进行资源管控,提升资源利用率,降低硬件成本。与此同时,TiDB 数据库可为业务管理及发展带来了更多弹性和创新性。

零售行业案例:TiDB 为业务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

以某零售企业为例,该企业系统之前采用了大量分库分表的集群架构,后端还借助 Oracle、ES 等数据库来实现聚合查询功能。这种架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业务需求,但也存在诸多弊端。例如,数据线路繁杂,架构复杂难懂,而且分库分表架构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,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。

当系统迁移到 TiDB 的分布式架构后,架构得到了极大的简化。从数据线路来看,变得更加清晰简洁;在资源使用方面,也得到了显著优化。此前系统的数据规模约 100+ TB,迁移到三套 TiDB 集群后,数据量降至 45 TB,存储空间大幅节省。

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,基于五年的硬件生命周期计算,不仅在存储空间上实现了节约,服务器数量也相应减少,整体节省了约 560 万的成本。在开发效率方面,业务需求的实现周期明显缩短。以库存管理模块为例,过去受分片规则限制,开发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规则,若分片无法满足需求,还需借助聚合库或搜索引擎来提供支持,导致开发周期长达数月甚至十几个月。而现在,借助 TiDB 的架构,库存管理模块的开发周期缩短至两周,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。

从 MySQL 到 TiDB 的成本效益分析总结

初始建设成本方面,对于大型 MySQL 系统,TiDB 可简化复杂架构,减少数据冗余和硬件成本;小型 MySQL 整合时,TiDB 提升资源利用率,降低综合硬件成本。迁移成本上,TiDB 提供全链路迁移工具,涵盖数据迁移、比对、回放和回退,简化实施过程,降低成本与风险。运维成本层面,TiDB 简化安装部署,减少高可用问题,提升扩缩容和 DDL 效率,缩短数据闪回周期,极大降低运维投入。

迁移至 TiDB 后的价值收益同样显著。合理规划下,TiDB 可降低综合硬件成本,大幅缩短功能需求落地周期,使企业能更快响应市场变化。扩容实施从月级缩短到小时级,DDL 变更从天级降低到秒级,提升业务敏捷性。运维和开发人力成本降低,预计节省 20 - 35 运维人天和 30 - 50 开发人天(大型系统),释放人力专注业务创新与优化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

结语

从 MySQL 到 TiDB 的迁移,绝非简单的技术替代,而是一场从架构到业务的价值重构。TiDB 通过分布式设计、完备工具链及智能运维,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高性价比的演进路径。在数据驱动的未来,选择 TiDB 不仅是对技术瓶颈的突破,更是对业务创新的战略性投资。随着社区生态的繁荣与技术迭代的加速,TiDB 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选择的基石,助力其在数据洪流中破浪前行。

0
0
0
0

声明:本文转载于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5a_WFayUwYNAU7P_pUWYdA

评论
暂无评论